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

S016_說髒話

坐在學校附近的摩斯漢堡店裡,聽到幾個孩子的滿嘴髒話。

「靠背喔,等一下再說啦!」
「機掰勒,妳不會自己去跟他講喔!」
「幹,差一點就過關了!」
「沖三小,你等一下最好不要先跑。」

以上對話,分別來自不同年齡的兩桌孩子,一桌是五個六年級的男生,另一桌男女生則是國二生。我好奇地看著眼前正在吃米漢堡的小一女兒,不知道她聽懂多少。

我在想,這些孩子的發語詞,好像一定要帶點粗俗的字眼,才能開始講述事情,若將之抽掉,他們是不是就啞口無言了?

我可以理解,在遇到一些惱人的鳥事或怨氣,脫口說出「媽的」「靠」「幹」「Shit」「FUCK」,或是「豬頭」「白癡」這些短簡有力的字眼,可以發洩情緒。但是一般生活對話,動不動就把這些字眼套在句首,就實在不怎麼好聽。

然而,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們,顯然覺得這就是他們的「文化語言」。若是我太過關心,請他們不要講髒話,恐怕都會被回敬「靠夭」吧?

那些「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」「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」等等的修身道理,莫非都成為「屁勒」,沒有人再教誨指導了嗎?

文字語言只是表達思維的工具,若是心智思維薄弱,用詞遣字再文雅,也掩飾不了內心的虛空。但既然受了教育,理當就該收斂一些粗鄙的情緒字眼,讓與人溝通的話語,可以多些舒坦的交流。不然,讀書習字長知識,究竟是為了什麼?

我不想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,只好打包外帶,帶著小女兒去附近公園坐坐。
西下前的陽光仍然帶些暖意,在初春乍到的公園裡做最後的巡視。

我知道雖然躲得過一時,讓耳根清靜些,卻依舊躲不過環境的大染缸。比方說,打開臉書,打嘴砲用髒話謾罵,比比皆是。年輕孩子用來交朋友,或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。大人也常用來泄憤,宣洩情緒。所以,怎麼限制的了呢? 

我也很好奇,我家小兒女什麼時候也會把粗話或是髒話,隨口說出?

國二是我出口成「髒」的高峰期,此後因為一些人生際遇,就收斂許多。對於孩子的模仿學習,我希望能以身作則,讓他們知道除了用粗話發洩情緒或是罵人,其實還有更高明的言語。

沒有留言: